沈煉(1507~1557),字純甫,號青霞,明會稽人。嘉靖十七年(1538)進士,歷任溧陽、茌平、清豐縣令,為官清廉,頗著政績,為百姓所稱道。但因其不阿諛奉迎,而秉性耿直,每每齜齬權(quán)貴,后被貶職為錦衣衛(wèi)。沈煉任官期間,屢次彈劾嚴嵩、嚴世蕃父子,上疏歷數(shù)嚴黨專擅國事,排斥異己,遍引私人居要地,吞沒軍餉,戰(zhàn)備廢弛,致東南倭患猖獗,北方俺答寇掠京畿。要求嚴正典刑,借以糾正“人心紀綱,敗壞難言”。沈煉以低微的職位與嚴嵩父子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,但他的慷慨正義卻觸怒了嘉靖皇帝。沈煉不但當場受到呵斥,還被廷杖數(shù)十,貶至保安州為民。
沈煉攜妻挈子去保安五年多,“雖淪落草野,而發(fā)憤抗疏之心猶耿耿不能忘焉”。保安系邊境地區(qū),當時保安州所屬的宣大(宣府鎮(zhèn)、大同鎮(zhèn))總督為嚴嵩干兒子楊順。他謊報戰(zhàn)績,放縱士兵殺良獻首冒功請賞,沈煉獲悉在楊順的慶功宴上獻詩一首:“殺良獻首古來無,解道功成萬骨枯。白草黃沙風雨狂,冤魂多少覓頭顱”。楊順忌恨不已。在保安,沈煉還以李林甫、秦檜、嚴嵩的像作靶,讓人日日練射,這使嚴氏更加刻骨切齒,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,遂密令楊順等殺害沈煉。
嘉靖四十一年(1562),嚴黨被劾,嚴嵩削職,嚴世蕃處死,沈煉一案才得以昭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