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慶寺位于紹興城南塔子橋南堍,距離魯迅故居不到二百米,舊為紹興八大寺之一,始建于唐永徽二年(651年),841—846年一度圮廢,至958年又重建,堪稱千年古剎。寺院坐西朝東,赭墻黑瓦。紅色的山門上懸掛一塊紅底燙金的“長慶寺”匾額。進門是頭殿,原有一尊袒胸露腹、笑容可掬的彌勒菩薩。主殿分為前后兩殿,前殿供有一尊如來大佛和十八羅漢,殿內石柱上刻有兩副楹聯:“九品蓮臺獅吼象鳴登法座,三尊金相龍吟虎嘯出天臺”;“炳惠照于西天教開兩漢,蔭慈靈于中土恩普十方”。后殿是一尊木雕的千手觀音像,魯迅也說過:“我的確早看見寺里有丈余的大佛,有數尺或數寸的小菩薩”,殿內還有大小匾額五十多塊。
魯迅與長慶寺的關系,有一段有趣的故事。魯迅是周家的長子長孫,他出生的那年是閏年,生日是農歷八月初三,正好與傳說中的灶司菩薩同生日。按舊時的民間說法,這樣的孩子是很高貴的,將來一定會有出息,但是尅星多,只怕難以養(yǎng)大,因為鬼神是專門要作弄有“出息”的孩子的。魯迅的父母對于這種民間的迷信傳說也信以為真,先是替襁褓中的魯迅向菩薩去“報名”,就是說他已是“出家人”了,然后再拜和尚做師父,表示他已經“出家”做了小和尚,不再是俗人家的嬌兒,借神靈的庇佑,可以免遭妖魔鬼怪的侵害了。魯迅說過:“我生在周氏是長男,“物以希為貴”,父親怕我有出息,因此養(yǎng)不大,不到一歲,便領到長慶寺里去,拜了一個和尚為師了。”這個和尚師父,就是當時長慶寺的住持和尚龍祖,魯迅叫他“龍師父”。龍師父給魯迅取法名叫“長根”,魯迅在《我的第一個師父》中稱作“長庚”。按紹興音讀法,“根”、“庚”同音,兩者均有祈福增壽的意思。龍師傅還給魯迅一塊鑄有“三寶弟子 法名長根”字樣的銀八卦,一件用各色橄欖形小綢片縫綴而成的“百家衣”,以及一條稱為“牛繩”的東西,上掛零星小件,如歷本、鏡子、銀篩之類。據說掛著或穿著這些東西可以避邪,小孩既能免遭意外,又能長命富貴。在紹興魯迅紀念館的陳列廳內,你還可以看到這些物品。
龍師父身材瘦長,臉形瘦削,顴骨高高的,眼睛細細的,是個頗有叛逆性格的人。和尚照理是不應該留胡子的,可他卻留著兩綹下垂的胡子,更不合戒規(guī)的是,龍師父還有妻室。他娶親的經過很富戲劇性:有一回鄉(xiāng)下在演社戲,龍師父去看戲,因為他和演戲的人認識,便上臺去替他們敲鑼,雖然年青的龍師父漂亮又能干,但是臺下觀眾卻認為他不務正業(yè),看不慣罵了他,龍師父不甘示弱,頂撞了幾句,于是臺下甘蔗梢頭雨點似地飛上臺去,有幾個還搶上前去想教訓一下這個和尚。臺下畢竟是人多勢眾,龍師父雖有一手拳術也難于抵擋,只好落荒而逃,眾人在后緊追,逼得他慌不擇路,逃進了一戶人家。而這戶人家只有一個年青的寡婦,那寡婦竟大膽地救護了他,……以后,龍師父就娶了那位寡婦為妻。
當時佛門戒律森嚴,只有“吹敲和尚”可以公開娶妻。龍師父精通鑼鼓、胡琴、琵琶等樂器的演奏,他娶妻以后,就改當吹敲和尚。龍師父不僅自己娶老婆,也希望寺內的和尚也都能娶老婆,于是他從紹興戲班請來樂師傳授吹奏敲打的技藝,使長慶寺的和尚們都成了“吹敲和尚”,都能依靠自己的技藝來維持生活,再也不用出門募化了。當時在紹興大小數百個寺廟中,要數長慶寺這班“吹敲和尚”最出眾。
龍師父為人善良,對人和氣,有著一副菩薩心腸。他長期做主持和尚,平時他對寺內的其他和尚關心體貼、平等相待,對到寺內游玩的客人,他熱情招待,對一些寄居在長慶寺邊上的破落戶子弟,他也經常援助救濟,他還掛牌行醫(yī),將行醫(yī)所得的錢作為長慶寺的收入之一,但為窮苦人看病卻不收錢。
少年魯迅有時也去長慶寺游玩。新臺門周家是長慶寺的護法施主,周家的佛事亦都請長慶寺的和尚做的。如魯迅的小姑母周康去世,她的夫家就在長慶寺做了七天七夜的水陸道場,那次做道場,魯迅也去看了。
長慶寺在20世紀50年代斷了香火,因為龍師父的子孫不用再操祖業(yè)謀生了。現在長慶寺舊跡仍在,并且殿內石柱上的楹聯仍依稀可辨。